2024年地方文化翻译暨国际传播研究论坛系列报道: 分论坛二“地方文化交流与争鸣”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3浏览次数:64

作者:李志慧 杜璇  摄影:楚克民  审核:丁立福  上传:刘娜


2024年4月20日,由安徽省翻译协会主办,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深圳火星语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地方文化翻译暨国际传播研究论坛的第一分论坛“地方文化交流与争鸣”在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301如期举办。

第二分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淑明主持。本次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方式进行,历时三个小时左右。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温莉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精彩报告;昆明理工大学的李泽生及王宇涵对中国特色生态用语的外宣英泽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支界文和张宏薇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锦州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的柏永丽在其导师白丽梅指导下做了学术报告,以利玛窦等人为例,为大家介绍了中国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张子汐在其导师朱殿勇指导下,为我们分享了关于龙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的王建辉等做了湖南桥梁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文化策略的报告;吉林外国语大学的那洪伟等给我们分享了博物馆文物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研究——以伪满皇宫博物馆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张春桦等的“立格与传译《美丽浙江》翻译策略研究”,受人匪浅。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韩竹林以他所在的城市为例,对旅游翻译补偿策略进行研究,最后是郑淑明分享了哈尔滨保护建筑的牌匾翻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翻译外宣研究一直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专家学者的分享中可知,无论是地方旅游外译,还是红色历史翻译等,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工作的进行,从利玛窦的例子中就可以发现,不仅在引进西方科学理论和知识,促进中西方文化和科学交流等方面有着伟大意义,在增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学术发展也有着巨大影响。从本论坛的外宣报告中可以窥探,我们必须重视非遗文化的对外宣传,推动 外宣翻译的充分、均衡、完好发展。

这次论坛促进了各大高校的翻译思想的碰撞,助推地方文化译介的发展,为大家翻译学习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理路,为翻译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