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外语大讲坛” 之二十二——翻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3-04-21浏览次数:286

作者:沈玉莹 刘延  摄影:侯越玥  审核:丁立福  发布:刘娜

为推动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建设、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培养新时代翻译人才,外国语学院特邀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主任,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主任陶友兰教授,于4月20日晚在外语楼301进行“翻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处和外国语学院主办,商务英语语料库与外宣翻译研究创新团队、安徽省英语专业虚拟教研室、翻译研究中心协办。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方秀才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出席。

陶友兰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翻译教育研究、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国典籍英译及其接受研究、翻译语料库研究等。陶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关于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就有66种,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1.形而上的研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3.翻译的外围研究 4.以我国传统文论或经典哲学为立论依据的系统研究。为什么要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翻译呢?陶教授强调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翻译传播学,因为翻译在本质上必须是传播的。接着,陶教授介绍了翻译研究的趋势与挑战。翻译研究面临着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那么翻译研究就要三结合:与国家当前发展热点、国家战略结合;与学科需求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从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出发就必须要建设对外话语体系,从社会需要出发要结合政产学研、结合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此外,陶教授建议教师申报课题要放眼国际并结合中国特色、本地特色;要善于从身边做起,挖掘课堂教学资源;要注重翻译效果研究。

陶教授多次提到“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巨大潜力,称传统作品的影响群体不仅包括国外政要、汉学家、华侨,也应包括企业以及普通民众,建议通过研讨会、读书会、中外交流会等多种民间形式来推介中国的传统文化。陶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在谈到参与海外孔子课堂活动的经历时,深表感慨,认为民间交流与互动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译者更应译介出优秀作品,促进其在普通民众之间的传播。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刘延老师、樊继群老师、孙艳老师分别从翻译技术、中国译者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和翻译系建设方面,请陶教授答疑解惑。陶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解答了困惑,指明了方向,并赠与最新出版的相关领域书籍。

此次讲座时长两小时,陶教授的讲座着眼研究热点,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立意高远,研究方法也具有很强的创新型,外院全体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