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磨湾悟发展 青耘乡村促振兴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10

作者:贾成光  摄影:聂金诚 陈静美  审核:丁立福  上传:刘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进一步利用好青年“三下乡”,上好青春思政课,增强学生“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意识,同时让来华留学生进一步感知乡村,读懂中国,近日外国语学院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建的由外语专业学生和留学生组成的“逐梦淮楚”实践团队,深入学校定点帮扶单位——淮南市寿县炎刘镇磨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乡村发展,助力磨湾振兴。

走村入户青寻磨湾

7月9日,实践团来到磨湾村村委会,同磨湾村第一书记余陶座谈,了解当地的基础情况、发展进程与现状。据余陶书记介绍,磨湾村因地形为河环绕似磨盘而得名,现有人口1588户5417人,耕地17965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村内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村容村貌都发生很大变化,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日益增强。随后在余陶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农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探寻乡村发展中的变迁故事,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取得的重要成就。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科塔不禁感慨,“这次乡村之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感觉中国的政府很关心老百姓”。

磨湾村第一书记余陶向学生介绍磨湾村特色农产品——香椿

实践团队成员在访谈结束后与磨湾村村民亲切拥抱

理论下乡青声代言

以青春之声助理论下乡。在磨湾村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孟宛茹向村委成员、村民党员代表等讲授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党课,用鲜活的实例,朴实的语言,将理论宣讲同基层群众实际生活相结合,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入脑入心。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还积极向村民介绍党的惠民政策,以青春之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孟宛茹在给磨湾村村民党员上党课

“乡”约青春 “藕”韵芳华

“各位网友,我们现在正在安徽淮南寿县的磨湾村,我们身后是磨湾村的藕塘......”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利用磨湾村第一书记余陶的“余小菜”抖音平台向网友介绍着磨湾村的莲藕。为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莲藕的销售难题,实践团队借助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开展直播助农宣传,以期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直播采用双主播模式,由磨湾村第一书记和实践团队成员共同直播,直播过程中,首先展示了莲藕的采摘过程,主播向广大网友介绍了磨湾村莲藕的种植情况、产品特色以及食用方法并耐心回答了网友提出的问题,直播反响良好,开播1小时音浪即破万。此次直播是实践团队网络助农的有益尝试,在助力农户增收的同时,让团队成员也得到了锻炼成长。

实践团队成员与磨湾村第一书记直播助农

磨湾村村民在直播现场采藕

暑期微课“青”育童心

7月10日,实践团队针对乡村学生成长环境及学习需求,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和团队成员特点,为村里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场别样的暑期课堂,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红色教育课以长征为主题,用生动的视频和图片介绍了长征的路线和途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用长征精神浸润童心。留学生成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活泼的趣味外语课,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异国语言,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安全教育课聚焦暑期防溺水安全,团队成员用真实的事例警示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切实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防范溺水事件的发生。

实践团队成员在趣味外语课上与学生亲切互动

磨湾之行,成长之旅。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一线,在走村入户中感悟振兴之路,在乡村振兴中践行青春使命,在社会实践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中学习、感悟、成长,更加坚定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实践团队成员与磨湾村村民委员会委员合影